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有机太阳能电池(OSC)以低成本、轻量化和柔性等优势吸引广泛关注,但其效率和稳定性受限于活性层形貌对加工溶剂的敏感性。传统卤代溶剂加工虽性能优异,却因环境危害难以商业化。本研究设计新型受体材料 BTP-TO2,透过结合 OEG 侧链,实现卤代与非卤代溶剂间稳定形貌并达到约 19% 的高效率,为 OSC 的高效、稳定与环保化提供新路径。 1. 研究成就与看点: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受体材料BTP-TO2,该材料在各种溶剂中处理后,都能形成相似的活性层形貌,并始终保持在19%左右的高功率转换效率 (P
一、研究成就与亮点此研究实现了具有 1.01 eV 带隙的窄带隙 Cu(In,Ga)Se2 (CIGSe) 太阳能电池,经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 (PCE) 达到 20.26%,创下同类电池效率的新纪录该电池展现了 368 mV 的低开路电压损耗 (Voc,def),并在四端迭层结构中贡献了 10% 的绝对效率,同样创下新高。这些成就主要归功于研究中提出的三阶段奈米级控制策略:通过在吸收层生长最后阶段添加镓 (Ga),在 p-n 结区域内形成 Ga 前梯度,有效抑制 Ga 和铟 (In) 的相互扩散
有机太阳能电池 (OPV) 作为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明日之星,具备重量轻、能级和吸收可调等优势。近年来,多组分策略在优化 OPV 光电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。然而,在已优化的二元共混物中添加额外组分,通常会对其形貌产生负面影响,进而降低器件性能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双添加剂策略,通过液体添加剂 1,8-二碘辛烷 (DIO) 和固体添加剂 1,4-二碘苯 (DIB) 的协同作用,精细调节多组分体系中复杂的形貌。这项策略的关键在于利用 DIO 和 DIB 对受体和施主固化动力学的不同
一、研究成就与亮点本研究旨在提高基于二聚体受体(DMAs)的有机太阳能电池(OSCs)的性能,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DMAs,分别为DC9-HD和DYSe-3。DC9-HD和DYSe-3拥有几乎相同的共轭骨架,这使得它们在混合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,并促进了高效的电荷生成。将DYSe-3引入到PM6的二元混合物中,最终实现了19.4%的功率转换效率(PCE),这是迄今为止单结二聚体受体基OSCs的最佳性能。研究显示,这种三元混合物的开路电压(Voc)为0.898 V,短路电流密度(Jsc)为27
研究成就与亮点复旦大学梁佳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题为“Metal chalcogenide electron extraction layers for nip-type tin-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”的研究论文,成功地以金属硫属化物 Sn(S0.92Se0.08)2 作为电子传输层(ETL),应用于 n-i-p 型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,显著提高了器件性能。与传统氧化物 ETL 相比,Sn(S0.92Se0.08)2 ET
一、研究成就与亮点本研究通过将发光单元引入聚合物受体的骨架中,成功降低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(all-PSCs)中的非辐射能量损耗(?Enr),从而显著提高了器件的开路电压(Voc)和功率转换效率(PCE)。与基于PM6:PYDT的器件相比,基于PM6:PYDT-CzP-9的all-PSCs的?Enr从0.188 eV降低到0.183eV。这种降低归因于电致发光外量子效率(EQEEL)的提高。PM6:PYDT-CzP-9器件的EQEEL比基于PM6:PYDT的器件提高了18%(8.4×10?4vs